2018年11月12日,浙江大学湖州休闲农业产业研究院院长严力蛟教授应邀参加在杭州之江饭店召开的浙江“千万工程”情况通报会。该通报会是中宣部组织的中央主要新闻媒体集中采访浙江“千万工程”工作活动的一部分。这次集中采访活动共安排6天时间(11-16日)。接下来的活动是对浙江典型县市区的相关村进行采访。
通报会由中宣部张强局长主持。浙江省出席人员: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琚朝晖,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林健东,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飞翔,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以淼,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副主任、三农部主任、原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所长、教授严力蛟,浙江农林大学潘伟光教授。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代表等100人左右参加会议。
以下是严力蛟教授为通报会准备的发言提纲,供大家参考:
1.“千万工程”提出的时间:“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03年(也就是到浙江工作以后的第二年)为了全面提升浙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浙江启动的四架马车之一。这四驾马车就是“千万工程”、“八八战略”、生态省建设和高效生态农业。其中,我们认为,“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主政期间所有工作的指路明灯和龙头工程。而且,2003年在浙江启动的这四项工作,均同生态有关,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的关注和重视。
2.“千万工程”概念的由来:“千万工程”(也就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主政期间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发动、亲自实践的一个系统工程和长期工程。“千万工程”从具体操作层面和时序统筹安排上,都十分强调需要重点突破、点线面结合、循序渐进。15年来,“千万工程”对于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健康、稳步、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和促进作用,同时对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战略意义。
3.“千万工程”出台的背景:“千万工程”是针对当时浙江农村的现状提出来的。当时浙江农村很多地方的现状可以用三个字来表达就是:“脏、乱、差”,用三句话来表达就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从根本上来说,“千万工程”是一项基础工程、生态工程和民心工程。“千万工程”对于浙江后续开展的城乡统筹、城乡协调、城乡融合、城乡一体,以及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实现小康等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奠基作用和支撑作用。
4.“千万工程”的引领作用:从2003年在浙江开展的“千万工程”到2017年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认为有六个时间节点非常重要,第一个是2003年“千万工程”开始,第二个是2005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始,第三个是2008年安吉美丽乡村建设开始,第四个是2011年浙江省美丽乡村五年行动计划开始,第五个是2013年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开始,第六个是2017年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的七大战略之一。我们认为“千万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端、开始和源头,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后面一个是前面一个工作的延续和提升,也就是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新农村建设的源头活水就是发轫于浙江大地的“千万工程”。
5.“千万工程”的现实意义:15年来,浙江省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知行合一、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当初提出的“千万工程”相关要求,“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从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到促进产业振兴、产业兴旺,在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基础上,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高效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慢生活体验、城乡融合、生态宜居、五水共治、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做出了不凡的成绩!浙江成为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五水共治、最多跑一次的发源地,“两山理念”的诞生地和实践地,同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贯彻“千万工程”的精神实质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6.“千万工程”的国际意义:今年9月27日,浙江“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颁发的“地球卫士奖”,这个奖项的含金量非常高。“千万工程”之所以能够获奖,说明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对“千万工程”的高度认可,同时也预示“千万工程”的内涵、外延和在浙江的实践将对世界各国都会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7.“千万工程”的历史意义:今年11月9日,浙江省“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浙江推进大会”在杭州举行。浙江省省委书记车俊在会上强调,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加快建设美丽浙江,把浙江全省建成大花园。也就是说,浙江今后的美丽乡村、美丽浙江、乡村振兴、大花园建设都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当时在浙江亲自启动的“千万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千万工程”对浙江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越来越显示出其高屋建瓴、长远意义和实践价值。
严力蛟院长发言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