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大学湖州休闲农业产业研究院网站!今天是
行业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成果 > 行业研究

绿道在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时间:2020.06.08 来源/作者:

一、绿道的概念

 绿道,是一种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自然景观良好、以休闲功能为主,通常沿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目前全国已有5万多公里的绿道,打通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生态廊道,正在将城市自然山水人文串联起来。在国外,美国、新加坡、德国等都有较成功的绿道规划设计实践。

 

二、绿道的分类(按照等级和规模)

(1)区域绿道

区域绿道是指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

(2)城市绿道

城市绿道是指连接城市重要组团的绿道。

(3)社区绿道

社区绿道是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

绿道的分类(按照功能)

(1)生态型绿道

生态型绿道基于生态维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导功能,要依托现有的水系、绿地、山体和道路,将绿道网建设与水环境综合治理、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以及市政公园、森林公园和社区公园等的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打造功能各异、形式多样的绿道。

(2)防护型绿道

防护型绿道基于隔离防护为主导功能,应根据城市污染物的具体分布规律,以降低城市污染为目的来选择植物。同时还应根据所种植的植物种类来安排植物配置结构,并结合街景特点,追求景观上的美化效果。

(3)游憩型绿道

游憩型绿道基于游憩景观文化主导功能,在其设计过程中要与城市绿地建设相结合,可将城市中的公园绿地、历史文化保护区等和城市河流、道路系统等纳入到城市游憩绿道的整体空间网络系统中,将游憩功能、景观功能和区域发展等融为一体。

 

三、绿道的规划的原则

(1)生态化原则

      城市内绿道的建设,要充分并合理的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条件,如溪流河岸、线性绿地等。绿道不是单纯的线状绿地,也不是简单的走廊,而是经过有效连通而形成的多层次的生态廊道。形成了整个城市内的庞大生态网络系统。维护稳定的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内的原生态景观,给城市带来自然气息,注意避免过于明显的人工化痕迹。绿道的生态性体现在:补充城市缺少的自然环境;增加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

(2)地域化原则

城市的文脉是城市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自然地理风貌和历史文化要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城市历史文化所涵盖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意义,对于人们品质的铸造、素质的提升和品格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城市绿道将成为构筑城市历史文化氛围的媒介和展示城市文脉的窗口,起到保护城市历史景观地带、构造城市景观特色、营建纪念性场所和体现城市文化氛围和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作用。

(3)多样化原则

城市绿道沿线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在绿道选线阶段需要注意城市绿道资源。尽可能多的经过城市中滨海岸线、江河水系、山地、公园、广场等,给人不同的体验感受,形成惊喜不断的绿道景观。在城市绿道中可以发生很多的休闲活动,可以组织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鼓励人们踊跃的参加。文化活动包括举办展览,宣传教育等。也可以开展散步、竞走、跑步、健身等体育项目。营造多样化的绿道,使人们身在其中,其乐无穷。

(4)人性化原则

形成城市优美的景观路线,满足城市居民的游憩观赏是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提供丰富的游憩体验,如步行、跑步、骑自行车、滑板、观光等活动。设计中应考虑绿道服务半径的范围,方便市民进入绿道;合理布置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方便市民随时使用绿色空间,增加绿道的使用率。人们在绿道中享受绿色生态空间,在绿色文明环境的作用下人们的素质得到提高,同时也能缓解在城市中的生活压力。公交汽车站与绿道的无缝连接,细节中体现出绿道洋溢的人文关怀。

 

三、绿道案例赏析

(1)美国波士顿罗斯·肯尼迪绿道

 罗斯·肯尼迪绿道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中心,长1.5公里,总面积12万平方米,将市中心连接至海滨,由5个具有滨水特征和便利设施的带状公园及绿地组成。贯穿南北的绿道,依次将南部的中国城公园、杜威广场公园、要塞岬海峡公园、中部的码头区公园、城市北部尽端的北端公园连接起来。

 作为成功的城市再生项目,罗斯·肯尼迪绿道涉及高架公路的拆除改造、生态修复和景观再造。作为绿道项目,它充分关注绿道公共游憩空间的亲水性、生态环境的植物景观和有机照料、雨洪调蓄系统、历史文化保护性景观设计

(2)新加坡南部山脊绿道

 新加坡南部山脊绿道的构建利用现有城市绿地资源,经过合理规划,将其连接成完整体系。设计师规划了合理的游径路线,各段路线的设计风格不同,加入了部分节点和休息设施,为游人提供了丰富的游览体验。

 很多节点承载着复合功能,部分道路、人行天桥具备城市市政功能,如亚历山大拱桥就承载了绿道游径和城市过街天桥的双重功能,在保证道路交通不被影响的情况下也确保了绿道的完整性。

 在南部山脊绿道中,丰富生动的标志系统成为公园美景的一部分。指示牌详细标明目前游人所处位置和到达各公园的距离及不行时间,以帮助游人定位和规划游览路线。科普牌放置在公园中和游径两旁,详细介绍两侧植物和动物的种类、习性特征等。

(3)武汉环东湖绿道

 环东湖绿道总长28.7公里,依托东湖山、林、泽、园、岛、堤、田、湾8种自然风貌,与东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效结合。设计师将绿道轻轻到风景区的自然地貌中,最大程度保护了东湖区域生态环境,并实现东湖与城市的良性互动,取得良好的社会、生态效应。

 绿道整体景观结构为4+4+8,分别为4段景观绿道,4处门户,8大主题区域。根据绿道走线各具特色的景观资源,打造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等四条主题绿道,串联东湖听涛、渔光、白马、落雁、磨山、后湖等六大景区,通过透湖景、增节点、添色彩、融文化等景观策略,提升改造现有景点,同时新增二十处景点。

 设计中强调游客游览绿道的舒适性,线路通达便捷、功能设施齐全、景观变化多样、游览体验丰富,强调漫步东湖、文化随行。将东湖关联文化的发掘贯穿整个设计过程,展示自然山水与城市界面,强调大视域景观,提升、烘托现有景观节点,为游客提供欣赏风景的场所。